蛇年第一个工作日,上海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如期而至,以企业感受为导向,发布8.0版行动方案。就在次日(2月6日),2025年上海农业农村投资促进大会举办股票线上开户,对具体的产业领域进行部署,全面融入全市招商一盘棋。
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互促互进。“2024年,在宏观经济整体承压下,上海保持了农业农村投资总体向好的态势,全年到位资金285.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市农业农村委党组书记、主任冯志勇说。
从具体的数字里,可以窥见上海农业农村投资的几大趋向。比如,投资渠道更加多元。2024年,涉农产业类项目社会资本投入占比较大,占总投资的65%以上,其中现代农业领域社会资本约占38%,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投入品生产领域都在90%左右。
产业链条持续拉长。去年农业全产业链项目的比重进一步走高,达123.6亿元,相较2023年的86.6亿元明显增长,且这些项目的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端投资保持在40亿元左右,向产业链两端延伸的投资额明显增长,较2023年提高了20%以上。
投资赛道也在不断拓展。一些头部机构聚焦生物育种和智能育种,加大在沪投资布局,如上海中科荃银分子育种技术公司在金山区新建种业科研平台、慧诺瑞德科技公司在闵行区投资建设植物表型研究项目等。
“曾经被认为‘土、小、散、穷’的传统农业,面临现代化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中积累的装备能力和技术能力,在商业和金融领域积累的模式创新和资管经验,正加速应用到农业领域,使农业成为多技术高度集成的产业。”上海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华在大会上表示。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招商引资更加强调“高质量”一词。从2025年上海农业农村投资考核方案的数字调整,就能明显感知:新设“招商质量”一项,权重达到30分。同时,“重点项目推进”一项从10分提升至20分。
“我们要重点抓一批高质量高能级的农业项目,如国内外农业头部企业在沪设立的总部类、研发中心类、供应链类项目,以及农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等科技新赛道项目等。聚焦重点区域建设开展招商,将政府主导的项目、资金、资源、政策向这些区域聚焦,提高项目投资密度和强度,并链接优势资源平台,组建精兵强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冯志勇说。
去年,浦东新区成功入选“国家设施农业引领区”。目前,全球植保领域头部行列的先正达、拜耳、巴斯夫等已在此设立公司。2024年,路易达孚公司在浦东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益海嘉里也计划在浦东建设综合性食品产业基地。
高质量资本的落地,背后是政策支持、资源要素等多重因素的加持。比如,针对现代农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引人难、留人难”问题,浦东结合“明珠计划”,专门出台了《浦东新区关于促进现代农业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出“浦东农业人才8条”,并纳入浦东“1+1+N”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对农业领域人才的扶持力度。
“招商引资股票线上开户,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持续去探讨和破解。”冯志勇表示,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采用“新打法”,通过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完善企业服务机制,制定惠企政策措施,强化营商环境宣传等,扎实培育“三农”领域一流营商环境,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