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程中,2024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在产业变革浪潮中,中国汽车实现了蝶变,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也正是乘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革命东风,中国汽车品牌成为了市场上的大多数,乘用车市占率已经超过65%。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站在2025年的历史齿轮上,中国汽车又将如何换挡提速?
在宏观政策层面,鼓励汽车消费扩内需,仍然是重中之重。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给出定调,其中提及今年重点工作的第一条便是大力提振消费。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毫无疑问,必将是刺激消费的核心之一。
目前,已经有多个省市宣布延续2024年“以旧换新”政策,继续鼓励汽车消费。1月3日,广东省商务厅发布汽车报废更新跨年度衔接政策,明确提出从2025年1月1日起至2025年国家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出台期间,消费者报废本人名下符合条件旧车并购买符合条件新车的给予一次性补贴。
在同日国新办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总结2024年消费市场特点时,就指出我国中大宗消费增长比较迅速,主要是受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实施的影响,尤其是去年9-11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增速连续三个月保持50%以上。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超大规模消费市场优势没有改变,消费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都为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稳中有进”提供足够多的支撑。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界相关人士给出的明年汽车市场预测,基本在2%-5%的增长范围,维持着稳中有进的态势。从吉利、广汽、赛力斯等车企发布的2025年目标来看,均透露出相对乐观的趋势。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媒体沟通会上就表示,2025年我国汽车销售(含出口)约3200万辆,保持3%左右的增速。
不过,整体市场的稳中有进,难以掩盖市场格局的激烈重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1月1日,大家还在元旦假期中,广汽埃安便一早发布消息,旗下的埃安霸王龙、埃安RT和AION Y系列车型,推出限时保险补贴。同样是1月1日,长城汽车主打“新年第一车”概念,推出了旗下坦克500 Hi4-Z,售价36.38万元。而刚刚过去的周末,短短两天时间,国内多家主流车企就结合以旧换新政策,迅速掀起了新一轮“补贴战”。
这一系列迹象预示着,2025年汽车市场的不会平静,竞争会更加激烈,“厮杀”也会更加残酷。换句话说,价格战仍然难以停歇,市场格局仍将深度调整,极越绝不是最后一个倒下,谁能继续留在“牌桌”上,2025年将是关键一年。
那么,关键问题来了,如何才能留在“牌桌”上?
回答这个问题,绕不开一个关键词——新能源。
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已经突破1000万辆,自7月实现单月乘用车渗透率超50%之后,市场份额一直持续上扬,部分一线城市渗透率已经超过70%。不出意外,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渗透率将超过50%。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给出的预测数值是,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650万辆左右,增速在30%左右。
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的选择,这需要车企以更积极的态度主动拥抱变局。过去一周,大部分企业已经发布2024年整体销量数据,整体上来看,新能源汽车企业基本是好消息频传,市场表现持续上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超多强”局面:即比亚迪一家独大,理想、极氪、埃安、问界等企业拥有先发优势。
不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高速增长的背后,不同技术路线仍然发生不同的变化,如果将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剖开,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现象:纯电市场面临着增长瓶颈,插混、增程两大市场则快速上扬。有分析指出,2025年,插混、增程两大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重会接近50%。
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让市场有了更多可能,尤其是“一超多强”格局并未稳定的情况下,给了参与者更多追赶与超越的机会。
对于当前处于守势的传统品牌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关键是要充分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排除一切困难,全力强化电动化转型,或许这是最后的机会;对于先发者而言,这将是一种挑战,在高手云集的市场,面对高强度竞争,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稍有不慎就会掉队。
这一切的背后,不仅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全面性与体系竞争力,更考验各家企业的内功与定力。
不过,要敲开2025年市场的大门,电动化虽是关键,但智能化才是核心。车企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智能化”打出“差异化”,是实现从先发到领跑的关键变量。
有相关统计数据,2024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的渗透率是55.7%,2025年可能会接近65%。也就是说,智能化的发展速度远比电动化要快,普及力度之快也将超乎想象。
可以预见,智能化必将是头部企业争夺的重点。
12月中下旬,广汽集团、理想汽车相继发布了人形机器人、AI+战略,看似天马行空,和汽车主业没有太多联系,但背后都直指一个核心点——智能化。
其实,2024年关于高阶智驾的争夺,已经呈现出“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之势,埃安、小鹏等企业都打响了“高阶智能平权”概念,高阶智驾快速进入20万以下价格区间的车型。
在不久前的“将军山·智能汽车科技大会”上,有专家就明确提出,消费者对于智能化需求,已经由过去“有没有”进入追求既“好玩又好用”的“好不好”的阶段,拥有智能化只是一个“基本分”。
智能化的快速发展,背后是我国强大的产业链供应链,“AI+汽车”深度融合发展,也必将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生态链、技术链产生深度影响,这种相辅相成的跨界融合,未来必将让中国汽车制造业再次站在产业变革的潮头。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纵深的关键之年,汽车制造业作为我国战略支柱产业之一,也将迎来产业变革的关键一年。电动化持续渗透、智能化的快速迭代,都将继续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品牌也必将在残酷的市场厮杀中,在全球市场拥有更大的市场话语权,中国汽车也以更坚定更快速的步伐继续迈向汽车强国。
南方+记者 郭小戈股票黑马推荐